马晓斌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异常、环境刺激及个体易感性等多方面因素。
1、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破坏支气管上皮细胞,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进一步加重炎症,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
2、炎症反应:病原体侵入后,机体启动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介质导致支气管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局部充血、水肿和黏液分泌增多,进一步阻塞气道,影响呼吸功能。
3、免疫调节异常:部分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持续。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过度激活,释放更多炎症因子,加重支气管黏膜损伤,延长病程。
4、环境刺激:吸烟、空气污染、冷空气等环境因素可直接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长期暴露于这些刺激物可削弱支气管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感染风险,诱发急性支气管炎。
5、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年龄、基础疾病等个体差异影响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由于免疫力较低或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更易发生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通过抗感染、抗炎、对症支持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可用于病毒感染,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适用于细菌感染。抗炎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剂可减轻炎症反应,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有助于缓解症状。环境控制如避免吸烟、保持空气清新,以及增强免疫力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均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急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