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肾病尿蛋白可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肾病尿蛋白通常由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和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
1、饮食控制: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建议选择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
2、药物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10毫克/日,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50毫克/日,有助于降低尿蛋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10毫克/日,可用于治疗免疫性肾病。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负担。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变化。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血压和血糖的控制,避免加重肾脏损害。
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肾病尿蛋白与脾肾亏虚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改善症状。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也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
肾病尿蛋白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饮食上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运动上建议适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应定期监测肾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