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血象通常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缩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
1、红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这种减少通常与铁元素不足有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2、血红蛋白降低: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携带氧气的关键成分,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铁元素不足,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下降,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红细胞缩小: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通常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红细胞体积缩小,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是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量,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MCH值明显降低,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
5、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生成不均,RDW值通常升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异常。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以促进铁的吸收。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定期监测血象指标,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