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慢性失血、消化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铁摄入不足:长期偏食或饮食结构单一导致血红素铁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红肉、贝类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过少。建议每周摄入2-3次动物血制品,搭配深绿色蔬菜补充非血红素铁。

2、铁吸收障碍:胃酸缺乏或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影响铁离子转化,咖啡浓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烹饪时使用铸铁锅具,餐后两小时内避免饮用咖啡因饮料。

3、铁需求增加:青春期生长发育、妊娠期血容量扩张、哺乳期铁流失等情况使铁需求量倍增。孕妇每日需补充30mg元素铁,哺乳期女性应持续补铁6个月。

4、慢性失血:女性月经过多、痔疮反复出血、消化道溃疡等导致铁持续流失。可能与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指甲凹陷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严重时输注右旋糖酐铁。

5、消化道疾病:萎缩性胃炎、乳糜泻、肠道寄生虫等疾病干扰铁代谢。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舌炎、异食癖等症状。需进行胃镜检查,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

日常增加牛肉、菠菜、黑木耳等高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出现头晕心悸等缺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重度贫血需静脉补充蔗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