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总铁结合力等指标的评估。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血红蛋白水平: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可提示贫血。血红蛋白是评估贫血的主要指标,其水平下降直接反映贫血的严重程度。

2、血清铁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依据。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主要形式,其浓度下降表明体内铁储备不足。

3、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6%提示铁利用障碍。转铁蛋白是运输铁的主要蛋白,其饱和度下降表明铁供应不足或利用效率降低。

4、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提示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缩小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特征,反映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铁缺乏的影响。

5、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高于64.4μmol/L提示铁缺乏。总铁结合力反映转铁蛋白的运输能力,其升高表明体内铁供应不足,转铁蛋白未充分结合铁。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