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治疗心律失常可通过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患者。比索洛尔、阿替洛尔也属于此类药物。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哮喘患者慎用。
2、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能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索他洛尔也具有类似作用。这类药物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肺纤维化,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胸片。
3、钠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抑制钠离子内流稳定心肌细胞膜。奎尼丁、利多卡因也属于此类。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电图QT间期变化。
4、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地尔硫卓可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这类药物可能引发低血压或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需谨慎使用。
5、洋地黄类:地高辛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传导,主要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警惕洋地黄中毒表现如恶心、视觉异常。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富含镁的坚果、深绿色蔬菜,钾含量高的香蕉、橙子有助于维持心肌电稳定。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