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子宫肌瘤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切除、聚焦超声消融等方式干预。子宫肌瘤通常由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干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失衡、血管生成异常等原因引起。
1、观察随访: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肌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生长速度与位置变化。适合近绝经期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自然萎缩。需记录月经量变化及压迫症状。
2、药物控制:GnRH激动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可短期缩小肌瘤,缓解月经过多。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改善痛经,氨甲环酸减少出血量。药物治疗适用于术前准备或暂不能手术者,需注意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3、微创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使肌瘤缺血坏死,保留子宫完整性。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利用高温精准消融病灶,恢复期约1周。两种方式均适合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4、手术切除: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子宫切除术适合肌瘤多发、症状严重且无生育要求者,可选择经阴道或腹腔镜路径。术后需预防粘连与感染。
5、新型疗法:微波消融经阴道穿刺破坏肌瘤组织,住院时间短。射频消融适用于3-5cm的黏膜下肌瘤,术后3个月吸收率约70%。两种方式均需严格筛选适应证。
日常饮食宜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羽衣甘蓝调节雌激素代谢,限制红肉及高脂乳制品摄入。规律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负重训练增加腹压。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需及时复诊,绝经后新发肌瘤应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