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怀孕期间体重下降可能由妊娠剧吐、饮食摄入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当、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定期产检等方式干预。
1、妊娠剧吐:孕早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引发严重恶心呕吐,导致水分和营养流失。孕妇需少量多餐,选择苏打饼干、姜茶等缓解症状,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妊娠剧吐可能与HCG水平骤升、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频繁干呕、无法进食等症状。
2、营养摄入不足:早孕反应或刻意控制饮食可能造成热量缺口。建议每日增加300-500大卡优质热量,通过牛奶、鸡蛋、牛油果等食物补充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酮症,需监测尿酮体指标。
3、甲亢影响: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异常加速代谢率。患者需检测FT3、FT4及TSH水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避免出现心悸、多汗等甲亢危象症状。
4、血糖管理失衡:妊娠糖尿病孕妇过度限制碳水可能引发脂肪分解。应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搭配全麦面包、藜麦等复合碳水,配合血糖仪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
5、心理因素干预:产前焦虑或抑郁可能抑制食欲。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性厌食,瑜伽、正念冥想等能降低压力激素水平。持续体重下降超过孕前5%需联合心理科会诊。
孕期体重管理需结合个体化营养方案,每日保证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出现持续头晕、胎动异常或体重周下降超1公斤时,应立即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晨起称重,穿着相似衣物以保证数据可比性,同时记录饮食日志供营养师评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