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过敏性紫癜可能由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1、感染因素: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血管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毛细血管出血。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儿童患者自愈率高于成人。
2、药物过敏: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可能引发IgA介导的变态反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后,配合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多数轻型病例1-2周内皮疹逐渐消退。严重者需检测尿常规排除肾损伤。
3、食物致敏:海鲜、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病期间应严格忌口,采用米粥、青菜等低敏饮食。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避免复发。
4、遗传易感性:HLA-DRB1等基因变异者更易出现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需长期监测肾功能,发作期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控制炎症,缓解期采用白芍总苷调节免疫。
5、免疫复合物沉积:IgA抗体异常沉积导致小血管炎。血浆置换可快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顽固病例需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皮肤活检显示血管壁IgA沉积是确诊依据。
过敏性紫癜自愈可能性与分型相关,单纯皮肤型儿童患者约70%可在4-6周内自愈,但伴有肾脏损害者需系统治疗。急性期每日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有助于血管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血压至少半年,观察期间避免接种疫苗。紫癜消退后仍应保持3个月以上的低盐、低嘌呤饮食,减少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