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心理疏导、药物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月经不调通常由激素水平波动、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作息调整: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雌激素周期性变化。建议固定就寝时间,保证每日8-9小时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建立昼夜节律有助于促进促性腺激素正常分泌。
2、营养改善:铁元素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子宫内膜生长异常。每日需摄入足量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过度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可造成促卵泡激素分泌不足,需保证每日摄入鸡蛋、牛奶、坚果等优质蛋白。
3、压力管理:长期焦虑会激活下丘脑-肾上腺轴,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可通过正念冥想、艺术治疗、亲子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研究显示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能提升β-内啡肽水平,改善因应激反应导致的月经周期紊乱。
4、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有关,通常表现为痤疮、多毛等症状。医生可能开具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甲状腺功能异常需检测TSH水平,左甲状腺素钠可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的月经稀发。
5、中医调理:肾气不足型可选用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型适用逍遥散,痰湿阻滞型常用苍附导痰丸。针灸选取三阴交、关元、子宫等穴位,隔日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体质辨识后使用艾灸神阙穴可改善宫寒型月经后期。
日常需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避免生冷饮食,经期注意腰腹部保暖。每周进行3次以上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BMI在18.5-22.9之间。若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闭经、经期超过10天或出血量浸透卫生巾每小时1片,需及时就诊妇科内分泌科。建立月经日记监测周期变化,包括出血天数、经量变化、伴随症状等要素,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