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的治疗效果与疾病阶段、病毒复制活跃度及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临床治愈需满足病毒DNA检测不到、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但完全清除肝细胞内cccDNA仍存在难度。现阶段治疗目标主要为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降低肝癌风险。
1、免疫耐受期:此阶段患者肝功能正常且病毒载量高,但肝脏炎症轻微。建议每6个月监测ALT、HBV-DNA及肝脏超声,暂无需抗病毒治疗。重点在于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
2、免疫清除期:表现为ALT持续升高伴病毒活跃复制。推荐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疗程需持续4年以上。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HBV-DNA载量,40岁以上患者建议同步检测甲胎蛋白。
3、非活动携带期:当HBV-DNA<2000IU/ml且ALT正常时,进入低复制期。仍需每年2次肝脏超声检查,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肥胖患者需控制BMI<24,合并脂肪肝者可联用维生素E改善肝酶。
4、肝硬化代偿期:存在明显纤维化时,无论ALT水平均需终身抗病毒治疗。推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鳖甲软肝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需定期胃镜筛查。出现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5、肝癌转化期: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术后仍需持续抗病毒治疗。采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进行靶向免疫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可选择经动脉化疗栓塞。肝移植术后需长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复发。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不低于1.2g/kg体重。适宜进行太极拳、游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项目。肝硬化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需控制在4g以下,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出现牙龈出血、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肝功能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