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携带者指血液中持续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超过6个月,但肝功能基本正常、无显著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表现的人群。这类人群可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前者病毒复制水平低,后者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病毒活跃复制。
1、病毒携带特点:乙肝携带者体内病毒与免疫系统形成动态平衡,肝脏组织学检查通常显示轻微病变或正常。非活动性携带者血清HBVDNA常低于2000IU/mL,而慢性携带者可能超过此数值,但ALT持续正常。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日常共餐、握手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造成传染。携带者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孕妇需在分娩后24小时内为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3、监测要求:每6-12个月需检查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40岁以上或家族有肝癌史者应增加检测频次,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扫描或CT/MRI检查。
4、生活管理:严格禁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饮食推荐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搭配深色蔬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5、治疗指征: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当出现ALT持续升高、HBVDNA>2000IU/mL伴显著肝脏炎症或纤维化时需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干扰素治疗需评估适应症。
定期监测是管理的核心环节,携带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稳态,疫苗接种可预防重叠感染。肝脏作为沉默器官,早期干预能有效阻断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