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1期可能影响怀孕,但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仍可自然受孕。生育能力受损程度与病灶位置、盆腔粘连程度及卵巢功能相关。
1、卵巢功能:异位病灶可能干扰卵泡发育或排卵过程。轻度患者可通过监测排卵周期、选择最佳受孕时机提高成功率。黄体功能不足时可补充孕酮支持黄体期。
2、盆腔环境: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引发盆腔炎症反应。腹腔镜检查能评估输卵管通畅度,术中可同步进行粘连松解术。炎症控制后3-6个月为黄金受孕窗口期。
3、胚胎着床:异位内膜产生的炎性因子可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内膜病变,着床期可尝试低分子肝素改善子宫血流灌注。
4、激素治疗:短期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抑制病灶活性。停药后卵巢功能恢复期间自然妊娠率达30%-40%,需配合超声监测卵泡发育。
5、辅助生殖:对于合并输卵管因素或男性不育患者,可考虑体外受精技术。子宫内膜异位症1期患者IVF成功率与普通不孕症人群相当,胚胎移植前建议进行子宫内膜搔刮术。
备孕期间需保持BMI在18.5-24之间,每日补充400μg叶酸。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卵巢扭转。疼痛症状明显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月经期禁用盆浴及性生活。每3个月复查CA125水平及妇科超声,病灶进展时需重新评估生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