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伴随终生,但通过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疾病发展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诱因、代谢综合征、精神因素等多重机制相关。
1、遗传因素:约30%患者有家族史,HLA-Cw6基因携带者发病风险显著增高。日常需避免诱发因素,如戒烟限酒、减少皮肤外伤。中重度患者可选用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乌司奴单抗进行靶向治疗。
2、免疫紊乱:Th17细胞介导的IL-23/IL-17轴过度激活是核心机制。局部治疗可选用维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联合糖皮质激素卤米松,光疗采用窄谱UVB每周2-3次。
3、环境诱因:感染、应激、药物等因素可能诱发。保持皮肤湿润使用含尿素乳液,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急性期可短期应用阿维A酸调节角质形成。
4、代谢异常:肥胖患者BMI每升高5个单位,病情加重风险增加1.5倍。建议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三文鱼、核桃等ω-3脂肪酸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5、共病管理:约30%患者会发展为银屑病关节炎。定期筛查关节症状,合并关节炎时可联合使用甲氨蝶呤或JAK抑制剂托法替布。皮肤病变广泛者需监测心血管代谢指标。
银屑病患者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冬季注意室内加湿避免干燥,夏季做好防晒。每周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病情变化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可实现皮损完全清除或仅留少量静止期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