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特征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里德-斯特恩伯格细胞的出现。该疾病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式干预。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
1、EB病毒感染:EB病毒与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病毒潜伏感染可能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治疗需结合抗病毒药物与化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多柔比星、博来霉素和长春新碱。患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2、免疫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生淋巴细胞恶性转化。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和全身淋巴结肿大。治疗需根据免疫状态调整方案,必要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3、遗传因素:特定基因变异如HLA-DPB1位点多态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家族聚集现象。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
4、环境暴露:长期接触苯类化合物或杀虫剂可能诱发淋巴细胞DNA损伤。患者多伴有职业暴露史,治疗需脱离致病环境,联合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化疗药物。
5、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淋巴瘤风险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临床常见发热、盗汗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同时进行抗肿瘤治疗。
患者日常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适量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护理和感染预防,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发热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