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小儿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可通过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外科修补手术等方式治疗。该疾病可能与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染色体异常、肺动脉高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气促、乏力、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心脏杂音等症状。
1、封堵术治疗: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适用于缺损直径适中且边缘完整的患者。手术通过股静脉插入封堵器闭合缺损,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效果。
2、外科手术:传统开胸修补术适用于大型缺损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病例。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闭合缺损。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律、出血等并发症。
3、发育异常因素:胎儿期心脏间隔发育停滞导致继发孔未闭合形成缺损。孕期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加强产前超声筛查可降低风险。出生后定期随访心脏发育情况。
4、遗传相关因素:约15%病例与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有关。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遗传咨询,孕期可考虑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检查。
5、肺动脉高压:长期左向右分流可导致肺血管重构,出现活动后紫绀、杵状指等表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评估手术指征,必要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患儿术后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豆制品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监测心电图、胸片及心功能,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母乳喂养者母亲应补充维生素K,人工喂养选择强化铁配方奶粉。康复期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每年复查心脏超声直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