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房间隔缺损的杂音特点主要表现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强度多为2-3级,性质柔和且不传导。杂音特点主要与缺损大小、分流方向、肺动脉压力等因素有关。
小型缺损产生的杂音较柔和,通常为2级左右,因分流量小且血流速度较慢;中型缺损杂音可达3级,伴随明显震颤;大型缺损因左右心房压力趋于平衡,杂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缺损直径超过10毫米时,可能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左向右分流时产生典型收缩期杂音,右向左分流时杂音性质改变。婴幼儿期因右心室顺应性较高,杂音可能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压力升高可导致分流方向改变,杂音强度减弱但出现紫绀等表现。
肺动脉高压初期杂音增强,后期肺动脉压力接近体循环压力时杂音反而减轻。轻度肺动脉高压时杂音持续时间延长;重度肺动脉高压可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时需警惕艾森曼格综合征。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时杂音更响亮;合并二尖瓣脱垂可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时杂音粗糙且传导广泛。复杂畸形时需通过心脏超声明确解剖结构异常。
新生儿期因肺血管阻力较高,杂音可能缺如;儿童期杂音最典型;成人期随着肺动脉压力变化,杂音性质发生改变。40岁以上患者出现新发杂音需考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能。
房间隔缺损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功能变化。饮食宜选择低盐、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建议每半年进行心脏超声复查,关注肺动脉压力变化。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妊娠期患者需在心内科和产科共同监护下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