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取决于结石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常用方式包括口服溶石药物、调节胆汁成分药物、缓解症状药物。胆固醇结石患者可能对药物反应较好,而色素性结石通常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1、口服溶石药:熊去氧胆酸能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鹅去氧胆酸可改变胆汁酸池组成,但可能引起腹泻等副作用。这类药物需持续服用6-24个月,适用于直径小于1.5厘米的X线阴性结石。
2、胆汁调节剂:考来烯胺通过结合肠道胆汁酸减少胆固醇吸收。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活性。这类药物适合作为溶石治疗的辅助手段,能预防新结石形成。
3、解痉镇痛药:山莨菪碱可缓解胆管痉挛引起的绞痛。布洛芬能减轻胆囊炎症反应。哌替啶适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剧烈疼痛,但需警惕成瘾性。
4、抗生素治疗:头孢曲松对胆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效。甲硝唑可覆盖厌氧菌感染。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疗程通常7-14天。
5、中药辅助疗法:胆宁片具有利胆排石功效。消炎利胆片可改善胆汁淤积症状。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西药使用,避免自行加大剂量。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和蛋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糙米的摄取。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定期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当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药物无效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