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怀孕期间出现褐色分泌物可能由着床出血、宫颈刺激、先兆流产、宫颈息肉、胎盘异常等原因引起。
1、着床出血: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时可能引起轻微出血,血液氧化后呈现褐色。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孕早期,出血量少且无腹痛,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即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2、宫颈刺激:孕期宫颈血管增生,妇科检查或性生活后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血液在阴道停留时间较长会变成褐色分泌物。保持外阴清洁,使用纯棉内裤,避免使用卫生护垫可降低感染风险。
3、先兆流产: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通常表现为褐色分泌物伴随下腹坠胀。需要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黄体酮、地屈孕酮等药物进行保胎治疗。
4、宫颈息肉: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易导致宫颈息肉增生出血。息肉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后,血液混合宫颈黏液形成褐色分泌物。息肉摘除术或电凝术是常见处理方法,但孕期手术需评估风险收益比。
5、胎盘异常: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可能与子宫畸形、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褐色分泌物伴阵发性宫缩。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根据孕周选择期待疗法或终止妊娠,严重者需进行剖宫产手术。
孕妇出现褐色分泌物时应记录出血量、颜色变化和伴随症状。建议每日摄入30mg铁元素预防贫血,食用牛肉、菠菜、猪肝等富铁食物。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每次不超过30分钟。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