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补充特定营养素等方式改善。血糖升高通常与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1、全谷物替代:
用糙米、燕麦、藜麦等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全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铬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类食物消化速度慢,可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
2、高纤维蔬菜:
每日摄入500克以上西兰花、菠菜、羽衣甘蓝等深色蔬菜,其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烹饪时建议采用凉拌、清蒸方式,避免高温破坏膳食纤维。
3、优质蛋白选择:
优先选择三文鱼、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搭配食用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每周建议摄入2-3次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
4、低GI水果:
蓝莓、草莓、苹果等低升糖指数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每日控制在200克以内。食用时间建议放在两餐之间,避免与主食同食增加血糖负荷。
5、调节性营养素:
适量摄入肉桂、苦瓜提取物、镁制剂等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营养素。肉桂中的甲基羟基查尔酮聚合物可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但需注意不与降糖药同服。
建立规律的三餐时间表,每餐搭配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餐后30分钟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持续20-40分钟有助于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血糖持续高于11.1mmol/L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避免油炸煎烤,每日饮水保持在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