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孕期缺钙可能由胎儿骨骼发育需求增加、激素水平变化抑制钙吸收、饮食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补充钙剂、增加日照时间、控制钠摄入、监测骨密度等方式干预。
1、胎儿需求:
妊娠中晚期胎儿每日需积累约30g钙用于骨骼发育,母体需通过胎盘主动转运钙离子,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建议每日饮用500ml牛奶或等量酸奶,搭配豆腐、芝麻酱等富含钙的食物。
2、激素影响:
孕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骼钙释放;雌激素上升可能降低肠道钙吸收率。每天上午10点前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必要时口服碳酸钙或柠檬酸钙补充剂。
3、饮食失衡:
孕吐反应可能导致乳制品摄入不足,部分孕妇存在挑食习惯。除乳制品外,可增加芥蓝、苋菜等深绿色蔬菜,杏仁、无花果干等零食作为钙源,避免同时摄入浓茶咖啡影响吸收。
4、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肠道钙吸收效率,可能与防晒过度、户外活动减少有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50nmol/L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胆钙化醇,配合鲑鱼、蛋黄等食物。
5、妊娠疾病:
子痫前期患者常伴低钙血症,可能与血管痉挛影响肾脏钙重吸收有关。典型表现为下肢痉挛、血压升高,需监测24小时尿钙排泄量,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
建议孕妇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mg,分次补充吸收效果更佳。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孕妇瑜伽,避免久坐不动加速骨钙流失。定期产检时需检测血钙、尿钙及碱性磷酸酶指标,出现严重腿抽筋或牙齿松动应及时就医评估。烹饪时用醋浸泡鱼骨或肉类可增加钙溶出,避免高盐饮食促进钙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