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办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血浆置换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控制病情。该病通常与遗传易感性、雌激素水平异常、紫外线暴露、病毒感染、自身抗体产生等因素相关。

1、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是基础治疗药物,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改善后需逐步减量。激素治疗期间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量丢失。

2、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等药物用于中重度患者,可能与T细胞功能异常、B细胞过度活化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神经精神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联用。

3、生物制剂:

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者。这类药物通过特异性阻断B细胞活化通路起作用,治疗期间需筛查乙肝和结核感染,发热、输液反应等症状需及时处理。

4、血浆置换:

对急重症溶血性贫血、急进性肾炎患者可采用血浆置换清除抗体。治疗需配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防止抗体反弹,每次置换后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可能出现低血压、过敏等并发症。

5、生活管理:

严格防晒使用SPF50+防晒霜,避免含雌激素药物。适度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控制炎症。戒烟可降低血管炎风险,感染期需暂停免疫抑制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终身随访,定期检测抗dsDNA抗体和补体水平。日常注意记录体温、皮疹变化,接种灭活疫苗前需咨询妊娠期需风湿科与产科联合管理,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方可考虑妊娠。合并高血压或肾病时需限制钠盐摄入,骨密度筛查应每年进行。突发高热、意识改变或胸闷气促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