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子宫肌瘤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子宫肌瘤通常由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干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失衡、肥胖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肌瘤较小或症状较轻者,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米非司酮等孕激素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控制肌瘤生长,可能伴随月经量减少、潮热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疗效。
2、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适合希望保留子宫且肌瘤直径5-10cm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腹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需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该治疗保留子宫功能但存在复发可能,需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3、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需根据肌瘤位置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适合无生育需求、肌瘤多发或恶变风险高者,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可能伴随出血、粘连等风险,术后需禁欲3个月并监测激素水平。
4、中医调理:
气滞血瘀型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湿热瘀阻型推荐大黄蛰虫丸配合针灸治疗。中医治疗周期较长,需连续用药3-6个月经周期,配合艾灸关元、子宫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治疗期间需忌食生冷辛辣,保持情绪舒畅。
5、生活调整:
控制BMI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减少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避免使用含雌激素化妆品,压力管理可通过冥想、瑜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推荐食用西兰花、紫甘蓝等含吲哚-3-甲醇食物,限制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运动建议选择骨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剧烈运动。每3-6个月需复查妇科超声监测肌瘤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仍需定期随访直至肌瘤萎缩,未绝经者建议每年检测性激素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