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肾病引起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动脉硬化、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控制需结合降压治疗与肾脏原发病管理。
1、血压波动:
肾性高血压早期表现为晨起血压升高或波动幅度增大,与肾脏排钠功能受损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枕部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建议每日定时监测血压,记录波动规律,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
2、水肿体征:
眼睑及下肢凹陷性水肿是典型表现,与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及钠排泄障碍有关。限制每日钠摄入量低于3g,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必要时需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体液负荷。
3、靶器官损害:
长期未控制可引发左心室肥厚、视网膜动脉狭窄等并发症。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血管杂音,需通过肾动脉超声或CTA确诊。联合应用ACEI类如贝那普利、ARB类如缬沙坦药物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4、肾功能异常:
血肌酐升高伴尿比重下降提示肾实质损害,可能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发病相关。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天,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5、内分泌紊乱: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肾素活性检测有助于鉴别病因。限盐基础上可联用螺内酯,但需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血症。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循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g,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适量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心脏超声,出现视物模糊、胸闷气促时需立即就医。血压控制目标建议低于130/80mmHg,合并大量蛋白尿者需更严格管理。注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