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轻微肺结核通常难以自愈,需通过规范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及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与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染源、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环境拥挤等因素相关。
1、规范用药:
抗结核治疗是核心措施,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全程治疗至少6个月。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耐药性结核,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
2、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豆制品可促进组织修复,维生素C和锌摄入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热量需达到30-35kcal/kg体重。
3、隔离防护:
发病前2周传染性最强,需单独居住、通风每日3次以上,佩戴口罩并处理痰液。密切接触者应进行PPD筛查,婴幼儿需接种卡介苗预防。
4、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每2个月进行胸部X线评估。痰涂片检查需持续3次阴性才可判定无传染性,全程需完成至少5次痰菌检查。
5、并发症管理:
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黄疸、厌食,需加用护肝药物如谷胱甘肽。咯血时需绝对卧床,使用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大咯血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肺结核患者需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居住环境保持55%-65%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治疗期间禁止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监测。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耐药结核患者需采用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二线药物延长治疗周期至18-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