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体重持续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药物调节、监测血糖、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通常与胰岛素缺乏、血糖控制不佳、营养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慢性消耗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需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达标,采用高蛋白、高纤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适量增加鱼肉、鸡胸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搭配燕麦、藜麦等低升糖指数主食。避免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导致能量不足,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补充糖尿病专用营养制剂。
2、运动管理: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体重下降明显者需减少高强度运动,以维持肌肉量为主要目标。
3、药物优化:
胰岛素分泌不足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如启用胰岛素治疗或调整胰岛素剂量。口服药可考虑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等具有体重保护作用的药物,需内分泌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4、代谢监测:
每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每周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突发消瘦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继发因素,完善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等检查。
5、心理支持:
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通过应激激素加重代谢异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可通过正念训练、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联合心理咨询。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强调体重数字造成压力。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需建立个性化方案,每日记录饮食运动和血糖数据。建议选择慢跑、太极等温和运动,搭配地中海饮食模式,适当食用坚果、希腊酸奶等健康零食。消瘦超过标准体重10%或合并乏力、多尿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血糖达标且营养状况稳定后,体重可逐渐恢复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