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小儿脑出血可能由外伤、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感染等因素引起。
1、外伤:
头部外伤是小儿脑出血最常见原因,包括坠落伤、撞击伤或产伤。婴幼儿颅骨较薄且脑组织脆弱,轻微外力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需通过CT或MRI明确出血范围,轻度出血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
2、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血管异常占小儿脑出血病因20%-30%。畸形血管壁结构异常易破裂,常表现为突发头痛或癫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包括血管内栓塞术或显微外科切除术。
3、凝血障碍:
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或抗凝药物使用可导致自发性脑出血。患儿多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病史。需紧急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同时监测凝血功能。
4、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可致血管破裂。患儿血压常超过同龄人第99百分位,伴随视网膜病变。需使用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并治疗原发病。
5、感染因素:
化脓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等感染可引发血管炎性损伤。患儿多有发热、颈强直等感染征象。需进行脑脊液检查,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
预防小儿脑出血需注意避免头部外伤,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对于存在脑血管畸形高危因素的儿童,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日常护理中需监测血压及凝血指标,出现异常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适度运动增强血管弹性,但需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