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为什么要治疗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需通过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控制手段包括限盐饮食、规律运动、降压药物、血压监测、并发症管理。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靶器官损害。

1、靶器官保护:

持续高压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脏细小动脉硬化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需透析治疗。定期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可延缓器官损伤。

2、症状缓解:

约1/3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可能与脑血管痉挛有关。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后,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非药物干预如每日30分钟快走、冥想训练也能辅助缓解症状。

3、并发症预防:

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脑出血风险增加2倍。长期高血压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5-8倍。规范使用利尿剂氢氯噻嗪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25%。

4、医疗成本控制:

未治疗高血压患者年均医疗支出是规范治疗者的3倍。降压治疗可减少50%的卒中相关住院费用,避免终末期肾病每年15-20万元的透析开支。医保目录收录的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可大幅降低用药负担。

5、寿命延长:

35岁前开始规范治疗可使预期寿命延长5-7年。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心血管死亡率下降40%。联合应用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与钙拮抗剂,能显著改善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建议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g,优先选择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监测晨起及睡前血压并记录波动曲线。合并糖尿病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突发剧烈头痛或胸痛应立即测量血压,超过180/120mmHg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