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应该怎么治疗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药物需联合使用并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原则,治疗周期通常为6-9个月。耐药结核需采用二线药物如莫西沙星、贝达喹啉。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2、手术治疗:

肺叶切除术或空洞清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手术指征包括大咯血、厚壁空洞、结核球合并肺癌可能等情况。术前需控制结核活动期症状,术后仍需完成抗结核疗程。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3、营养干预:

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可修复受损肺组织,每日需摄入1.5-2g/kg蛋白质。维生素A、D、C和锌元素能增强免疫功能,建议食用胡萝卜、深海鱼、柑橘类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缓解消化负担。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营养支持。

4、隔离防护:

痰菌阳性患者需单独居住,佩戴口罩并处理痰液。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通风3次以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咳嗽礼仪包括掩口鼻、纸巾包裹、及时洗手。隔离期持续至痰涂片转阴后2个月。

5、康复管理:

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痰涂片和胸部X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愈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之后每年体检。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改善肺功能。心理疏导缓解病耻感,戒烟戒酒避免复发。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控制。

肺结核患者需保证每日2500ml饮水稀释痰液,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增加运动量至心率120次/分以下。居家环境保持湿度50%-60%,定期晾晒被褥。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复诊。社区防治需落实病例登记管理和密切接触者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