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浸润型肺结核通常无法自愈,需规范抗结核治疗。疾病进展与免疫状态、治疗依从性、细菌耐药性等因素相关,未经治疗可能发展为空洞型肺结核或全身播散。
免疫功能正常者可能局限病灶,但无法彻底清除结核分枝杆菌。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易出现快速进展,表现为持续低热、盗汗、体重下降。建议完善CD4+T细胞检测,必要时启动免疫调节治疗。
早期渗出性病变可部分吸收,但伴随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增生后形成不可逆损伤。病灶周围常见卫星灶,胸部CT显示云雾状阴影伴支气管播散征象。未治疗者5年内死亡率超过50%。
需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药物,强化期2个月后进入4个月巩固期。耐药结核需使用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等二线药物,总疗程延长至18-24个月。
未经治疗可能引发咯血、呼吸衰竭、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空洞形成后易合并曲霉菌感染,支气管胸膜瘘需外科手术干预。定期痰检监测细菌负荷变化。
完成全程治疗后仍需随访2年,每3个月复查胸部影像。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控制,矽肺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异烟肼。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
患者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2-1.5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康复期可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咯血。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严格遵医嘱用药可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自行停药将导致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