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三阴性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的一种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点。
三阴性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且HER2基因无扩增。这种分子特征导致其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化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可能与BRCA基因突变、基底样细胞起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肿瘤增殖活性高、淋巴结转移早等症状。约15%患者携带BRCA1/2基因胚系突变。
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Ki-67增殖指数常超过30%。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模式,易发生脉管浸润,病理检查可见典型基底细胞样标志物表达。
常见于年轻女性,肿块增长迅速,确诊时体积较大。约25%患者初诊即存在远处转移,肺、肝、脑转移发生率高于其他乳腺癌亚型。
以含蒽环类、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为主,可选用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PD-L1阳性患者。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推荐鱼肉、大豆制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心功能。建议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完成治疗后前2年每6个月进行乳腺MRI检查。BRCA突变携带者需考虑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