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高血压特点包括难治性高血压、低血钾倾向、昼夜节律异常、对常规降压药反应差以及靶器官损害风险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高血压往往对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反应不佳,约20%的难治性高血压病例与该病相关。醛固酮过量导致钠水潴留和血管阻力增加,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需检测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进行筛查。
醛固酮促进肾脏排钾,约40%患者出现自发性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表现为肌无力、夜尿增多。但半数患者血钾可正常,需结合24小时尿钾排泄量>30mmol/24h判断,可能与钠摄入量调节有关。
这类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模式,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醛固酮持续作用于肾小管导致夜间钠重吸收增加,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血压多高于130/80mmHg。
对ACEI/ARB类降压药敏感性降低,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效果显著。约60%患者使用螺内酯后收缩压可下降20mmHg以上,这与普通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长期醛固酮过量导致心肌纤维化、蛋白尿和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心脏超声常显示左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这些损害独立于血压水平而发生,需早期进行肾上腺CT或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确诊。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高血压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g以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摄入。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甘草制剂等可能加重病情的物质。确诊后应根据肾上腺病变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需定期监测血压和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