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大人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激活、中暑、肿瘤等因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蒸发散热可降低体表温度。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避免局部冻伤。退热贴含薄荷成分,能持续散热4-6小时。禁止酒精擦浴,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吸收中毒。
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是常用选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需间隔4-6小时给药。存在消化道溃疡者禁用阿司匹林,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
体温每升高1℃水分丢失增加200ml,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ml温水或淡盐水。鲜榨橙汁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椰子水含电解质能预防脱水。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利尿作用可能加重体液流失。
保持室温22-24℃为宜,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50%-60%。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2小时更换被褥。开窗通风时避免对流风直吹,防止寒战加重发热。夜间睡眠时可调低空调温度1-2℃。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就医,可能与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炎症、肺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必要时需进行血培养或影像学检查。
发热期间建议食用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退热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时注意测量时间固定,腋温测量需保持5分钟以上。出现意识模糊、皮疹、颈部僵硬等警示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