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食物有哪些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副溶血性弧菌中毒主要由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引起,常见于未煮熟的贝类、生鱼片及受污染的腌制食品。该细菌在温暖海水中繁殖迅速,可通过高温烹饪和严格食品处理预防。

1、贝类海鲜:

牡蛎、蛤蜊等滤食性贝类易富集副溶血性弧菌。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潜伏期4-30小时,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重症者需抗生素治疗。

2、生食鱼片:

三文鱼、金枪鱼等生鱼片在加工过程中可能被污染。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伴腹部绞痛,病程通常自限,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败血症。

3、腌制水产品:

醉蟹、咸呛虾等半生制品因盐度不足难以杀灭病菌。中毒初期有恶心呕吐,后期可能出现血便,需监测脱水程度并及时就医。

4、交叉污染:

砧板、刀具混用导致熟食被污染。预防需做到生熟分开,海产品需60℃以上加热15分钟方可灭活病菌。

5、储存不当:

室温存放的海鲜细菌快速增殖。建议冷藏低于4℃或冷冻-18℃保存,解冻后24小时内食用完毕。

日常需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海产品,处理前后彻底洗手。出现持续腹泻、发热或血便时需急诊处理,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警惕脱水风险。烹饪时保证海产品中心温度达90℃维持1分钟,可有效预防中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