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每日补钙量通常为800-1200mg,具体需求需结合饮食摄入与医生评估。钙质补充需搭配维生素D3促进吸收,同时关注整体骨骼健康管理。
60岁以上老年人基础钙摄入建议每日800mg,该数值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骨质疏松人群的推荐。日常饮食中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等可提供约400-500mg钙,剩余缺口需通过钙剂补充。需注意钙剂分次服用每次≤500mg以提升吸收率。
绝经后女性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增至每日1000-1200mg,需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评估骨密度后调整。合并肾结石病史者需监测24小时尿钙排泄量,将补钙量控制在600mg以下。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增加15%补钙量以抵消胃酸减少对钙吸收的影响。
碳酸钙含钙量高40%,需餐后服用;柠檬酸钙吸收不受胃酸影响但含钙量较低21%。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适合胃酸缺乏患者。补钙需规避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以免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每补充500mg钙需配合200IU维生素D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建议维持在30-50ng/ml。可选用钙尔奇D、迪巧维D钙等复方制剂。必要时联用骨化三醇罗盖全或阿法骨化醇法能增强钙质转运。
持续补钙需每3-6个月检测血钙、尿钙及肾功能,警惕高钙血症及异位钙化。钙剂避免与铁剂、左甲状腺素同服,间隔至少2小时。合并心血管疾病者优先选择柠檬酸钙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
骨质疏松老年人补钙需制定个体化方案,建议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等量酸奶,配合30分钟日照促进自身维生素D合成。规律进行抗阻力训练如弹力带运动、太极拳可增强骨骼应力刺激。存在椎体骨折风险时需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严重者考虑椎体成形术。所有补钙方案应在风湿免疫科或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实施,定期复查骨代谢标志物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