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子宫肌瘤并非必须切除子宫,治疗方案需根据肌瘤大小、位置、症状及患者生育需求综合评估。可选方式包括药物控制、微创手术、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米非司酮等,可缩小肌瘤体积或缓解月经过多症状。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肌瘤变化。
宫腔镜或腹腔镜肌瘤剔除术适合黏膜下或浆膜下肌瘤,保留子宫完整性。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监测复发可能,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基因突变有关,常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
开腹手术适用于多发或巨大肌瘤,完整切除病灶保留子宫。术后需避孕1-2年,妊娠期子宫破裂风险略增。该术式与遗传因素及激素受体异常相关,可能伴随盆腔压迫症状。
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适合拒绝手术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发热,需警惕卵巢功能受影响。该技术对带蒂肌瘤效果有限。
仅建议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或疑似恶变者,可选择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需关注盆底功能及激素变化,长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日常需限制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每3-6个月超声复查。出现异常出血、尿频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就诊,绝经后肌瘤持续增长需警惕恶变可能。治疗方案选择应结合年龄、症状及生育规划,多数情况下可避免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