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子宫肌瘤生长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干预、饮食调整、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遗传因素、孕激素失衡、炎症刺激、干细胞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尿频便秘、不孕、贫血等症状。
每6-12个月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观察肌瘤大小和位置变化。绝经后女性可减少监测频率,肌瘤直径>5cm或增长迅速时需缩短复查间隔。监测期间记录月经周期、出血量及压迫症状变化。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短期缩小肌瘤,米非司酮能拮抗孕激素受体,氨甲环酸用于控制月经过多。药物治疗需持续3-6个月,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配合钙剂补充。
限制红肉、动物内脏等高雌激素食物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羽衣甘蓝和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肥胖患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以降低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
血瘀型可服用桂枝茯苓丸,气滞型适用香附丸配合艾灸关元穴。针灸选取子宫、三阴交等穴位,每周3次连续3个月。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补血药材。
黏膜下肌瘤适合宫腔镜切除术,肌壁间肌瘤>8cm需行腹腔镜肌瘤剔除。无生育需求的多发肌瘤患者可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围绝经期患者可考虑子宫全切术。术后需避孕12-24个月预防复发。
日常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补充维生素D400IU/天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心理压力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激素分泌,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尿潴留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