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包括粟粒样结节、肺实质浸润、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及伴随空洞形成。
胸部X线或CT可见1-3mm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呈“雪花样”弥漫分布于双肺。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结节边界及周围渗出性改变,多位于肺中上野,与血管走行关系密切,提示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所致。
进展期可见斑片状或大片磨玻璃样阴影,部分区域融合成实变影。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可能与干酪样坏死相关。可伴随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泡腔未被完全填塞。
约40%病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CT可见淋巴结中心低密度区伴环形强化,活动期病灶可出现坏死液化。淋巴结钙化多见于慢性期,提示既往感染。
胸膜受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肋膈角变钝,部分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增强CT可见脏层胸膜强化,胸膜下可能出现微小结节,需与转移瘤鉴别。
晚期病例中,融合的结节中心坏死液化后可形成多发薄壁空洞,直径通常小于2cm。空洞内壁光滑或呈虫蚀样,周围常见卫星灶,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液平。
确诊需结合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或八段锦。CT随访可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期间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早期识别“三均匀”特征大小、分布、密度均匀的粟粒结节对诊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