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通过什么传播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常见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环境因素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1、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随飞沫排出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菌飞沫可能感染。飞沫核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通风不良环境风险更高。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可有效降低传播概率。

2、密切接触: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期共处一室或频繁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患者痰液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接触后未及时洗手也可能导致传播。定期消毒、分餐制可减少接触传播。

3、母婴传播:

妊娠期母体患活动性肺结核时,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或产后哺乳时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孕前筛查、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措施。

4、环境因素:

拥挤潮湿的居住环境、监狱、养老院等密闭场所易造成结核杆菌聚集。结核杆菌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共用寝具、餐具等物品存在间接传播风险。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能破坏病原体活性。

5、免疫缺陷: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结核杆菌进入体内后可能长期潜伏,免疫力下降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营养支持、基础病控制有助于预防发病。

预防肺结核需综合采取防护措施,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日常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D,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确诊患者需完成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接触者需接受预防性化学治疗,社区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