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椎管肿瘤术后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感染、出血及脊柱稳定性下降等,需结合术后护理与医疗干预综合管理。
术中可能牵拉或压迫脊髓神经根,导致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或排便功能障碍。轻度损伤可通过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恢复,严重者需配合电刺激治疗。
硬脊膜缝合不严密或术后创口愈合不良可能引发脑脊液外漏,表现为切口渗液、头痛。需严格卧床并采用硬膜外血贴片修补,必要时行二次缝合手术。
手术切口或椎管内感染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可能与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有关。需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深部感染需手术清创。
硬膜外血肿形成可压迫脊髓,引发急性肢体瘫痪。CT确诊后需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或椎管减压术,术前可暂时使用氨甲环酸止血。
椎板切除范围过大可能影响脊柱力学结构,表现为慢性腰背痛或驼背。需佩戴支具3-6个月,严重者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重建稳定性。
术后应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床上踝泵训练及渐进式翻身,2周后可尝试站立平衡练习;保持切口干燥并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下肢麻木加重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复查MRI。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联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多学科协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