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脂肪瘤通常不会自行消失,但可通过定期观察、饮食调整、物理治疗、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脂肪瘤多由遗传因素、脂肪代谢异常、局部创伤、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体积较小且无不适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监测变化。若出现快速增长、疼痛或影响关节活动需及时就医。
减少高脂饮食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燕麦,适量补充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控制总热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脂肪代谢。
局部热敷或按摩可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无法消除瘤体。体外超声波治疗对部分表浅脂肪瘤有辅助作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脂肪瘤通常无需药物治疗,伴发炎症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适用于特殊类型脂肪瘤。
直径超过5cm或影响功能的脂肪瘤建议行切除术,传统外科手术与微创抽吸术均为可选方案。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需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避免反复摩擦瘤体部位,穿着宽松衣物。若发现瘤体突然增大或颜色改变,应及时至普外科就诊排查脂肪肉瘤等恶性病变可能。长期随访显示脂肪瘤恶变率低于1%,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