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运动后小腿肌肉酸痛可通过牵拉放松、冷热交替疗法、补充电解质、使用非处方药物、改善运动习惯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乳酸堆积、肌肉微损伤、电解质失衡、运动强度过大、热身不足等原因引起。
针对乳酸堆积引起的酸痛,运动后应立即进行静态拉伸,重点牵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采用弓步推墙动作保持30秒,或站立抬脚尖拉伸小腿后侧肌群。每日重复3-5次可加速乳酸代谢,配合泡沫轴滚动按压能增强放松效果。
运动后48小时内优先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酸痛部位1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48小时后转为热敷,40℃左右温水浸泡或使用热敷贴促进血液循环。冷热交替可减轻炎症反应,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运动会大量流失钠、钾、镁等电解质,建议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食用香蕉、坚果。每公斤体重补充20-30毫升水,可搭配口服补液盐防止肌肉痉挛。避免饮用酒精或咖啡因饮品加重脱水。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或外用扶他林乳膏。肌肉痉挛者可补充钙镁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肌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避免连续使用镇痛药超过3天。
运动前充分热身10分钟,采用动态拉伸激活肌肉。新手应遵循10%增量原则,每周运动强度增幅不超过10%。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水泥地等硬质路面跑步。运动后做恢复性低强度有氧帮助代谢废物清除。
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柑橘类水果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深海鱼油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作为交叉训练,睡眠时垫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如72小时后疼痛未减轻或出现肌肉无力、尿液变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