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通过中医调理、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生活方式干预、中西医结合等方式控制。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原因引起。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通过辨证施治可改善体质。常用调理方法包括服用枸杞子、菊花等药食同源食材,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气血运行。需持续3-6个月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经典方剂可平肝潜阳,临床常用罗布麻、杜仲、钩藤等中药材。中药治疗需根据舌脉象调整配方,可能伴随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症状,与肝火旺盛相关。
针刺太冲、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耳穴压豆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周2-3次针灸治疗有助于稳定血压,可能产生局部酸胀感,多与经络敏感度有关。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建议食用芹菜、黑木耳等富钾食物。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这些非药物手段能辅助降压。
对于二级以上高血压,建议在服用硝苯地平、缬沙坦等西药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中西医协同可减少药物用量,但需监测肝肾功能,防止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需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建议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饮食宜清淡少油,可适量饮用决明子茶、玉米须茶等药茶。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60mmHg或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