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功能异常、肥胖、长期高糖饮食等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所差异。下文将从生理性诱因和病理性机制两方面解析其成因。

1、遗传易感性:

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发病率达40%。特定基因如TCF7L2、KCNQ1等变异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1型糖尿病与HLA-DQ/DR基因型强相关,自身免疫反应导致β细胞破坏占比90%。基因检测可评估风险但非绝对致病因素。

2、胰岛素抵抗:

肌肉、脂肪等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迫使胰腺超负荷代偿分泌。可能与游离脂肪酸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因子如TNF-α升高有关。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常见于腹型肥胖人群。

3、β细胞功能衰竭:

胰岛β细胞逐渐丧失胰岛素合成能力,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抗体攻击导致急性衰竭,2型患者存在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慢性损伤。病程超过10年者约50%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4、肥胖相关因素:

内脏脂肪超标会分泌瘦素抵抗素等激素干扰代谢,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会诱发慢性低度炎症。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时糖尿病风险增加3-5倍。体重下降5%-7%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代谢异常综合作用:

长期高GI饮食导致葡萄糖毒性损伤β细胞,氧化应激加速胰岛素抵抗。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等多年代谢紊乱者,可出现胰岛微血管病变。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等脂代谢异常。

预防糖尿病需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150g,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已确诊患者应定期监测足部神经感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