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胃癌筛查建议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主要包括长期胃部疾病患者、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良饮食习惯人群及特定年龄群体。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此类患者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细胞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同时需规范治疗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直系亲属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4倍,可能与遗传易感基因和共同生活环境有关。推荐40岁起每2-3年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发现异常需缩短复查间隔。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慢性活动性胃炎,其分泌的CagA毒素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DNA。感染者即使无症状也应接受根除治疗,治疗后5年以上未复查者需进行胃镜评估。
长期摄入腌渍食品、熏烤食物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亚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亚硝胺类致癌物。每日盐摄入量超过10克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胃蛋白酶原比值,异常者进一步胃镜检查。
男性胃癌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年龄增长伴随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推荐40岁以上男性合并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时,每3年进行血清胃泌素-17检测,异常者需胃镜精查。
胃癌筛查需结合个体风险因素选择适宜方案,胃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但具有侵入性,可先采用非侵入性筛查手段如胃功能四项检测进行初筛。日常应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果比例,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风险。出现持续上腹疼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诊断时机。筛查间隔应根据首次检查结果动态调整,胃黏膜重度异常者需每6-12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