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不完全性骨折指骨骼未完全断裂的损伤类型,表现为骨皮质部分断裂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但未完全分离,常见于儿童青枝骨折或成人应力性骨折。

1、青枝骨折:

多发于儿童,因骨骼韧性较强受力后出现一侧骨皮质断裂而对侧保持完整,形似折断的嫩树枝。典型表现为局部肿胀伴压痛,X线可见骨皮质皱褶或成角畸形。治疗采用石膏固定3-6周,需定期复查观察对位情况。

2、骨裂型:

常见于运动损伤导致的线性裂纹骨折,骨表面出现细微裂缝但无移位。可能与直接撞击或反复应力积累有关,表现为运动时疼痛加重。建议使用支具保护4-8周,配合冷敷和限制负重活动。

3、压缩骨折:

多发生在松质骨区域如椎体,因垂直压力导致骨小梁塌陷但外层骨皮质完整。骨质疏松患者打喷嚏可能诱发,表现为身高缩短或脊柱后凸。需穿戴硬质腰围,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行椎体成形术。

4、应力骨折:

长期重复负荷引发的疲劳性损伤,常见于胫骨、跖骨等承重骨。新兵训练或长跑运动员易发,早期表现为运动后隐痛,进展期出现持续性钝痛。治疗需停止训练6-12周,采用脉冲电磁场或体外冲击波促进愈合。

5、凹陷骨折:

颅骨受外力冲击产生的局限性内陷但未完全断裂,可能与交通事故或坠落伤有关。伴随头痛、恶心等症状需排除颅内出血。多数无需特殊处理,严重凹陷超过1cm需手术复位。

不完全性骨折康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1000mg钙和800IU维生素D,推荐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定期影像学复查确认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骨骺板,避免剧烈运动直至骨痂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