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剖腹产恶露通常在产后4-6周内逐渐干净,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与子宫恢复速度、哺乳情况、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
产后3-4天以鲜红色恶露为主,含大量血液和蜕膜组织,类似月经量。此时需勤换产褥垫,观察出血量是否超过500毫升异常需就医。哺乳可促进宫缩,加速恶露排出。
产后4-10天转为淡红色或棕色,含少量血液和较多浆液。此阶段恶露量减少至正常月经水平,若持续鲜红色或有大血块,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良,需结合B超评估。
产后10天至3周恶露呈白色或黄色,主要成分为白细胞和宫颈黏液。正常恶露应无臭味,若出现发热、恶臭或腹痛,需警惕产褥感染,可能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等。
哺乳产妇因催产素分泌较多,恶露干净时间通常比非哺乳产妇早1-2周。贫血、多胎妊娠或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者,恶露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6周以上,必要时需使用缩宫素促进恢复。
恶露突然增多、反复鲜红色出血或持续超过8周,可能与胎盘残留、子宫内膜炎有关。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清宫术或宫腔镜手术。
产后建议每日温水清洗外阴2次,避免盆浴;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可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适当散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若恶露量超过月经最多日量、伴有发热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排查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