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淋巴癌引起的瘙痒与普通瘙痒存在显著差异,前者通常与免疫系统异常、肿瘤代谢产物刺激等因素相关,后者多由皮肤干燥、过敏等常见原因导致。
淋巴癌瘙痒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如组胺、白介素直接相关,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或发热;普通瘙痒多因接触性皮炎、湿疹或蚊虫叮咬等外部刺激引起,皮肤可见明显红斑或丘疹。
淋巴癌瘙痒常表现为全身性、持续性且夜间加重,常规止痒药效果有限;普通瘙痒多为局部发作,搔抓后可暂时缓解,使用抗组胺药或外用激素通常有效。
淋巴癌患者可能出现盗汗、体重下降等B症状,皮肤可见特异性皮疹如蕈样肉芽肿;普通瘙痒通常不伴全身症状,皮肤检查仅见抓痕或继发感染。
淋巴癌需通过淋巴结活检、血液检查LDH、β2微球蛋白及PET-CT确诊;普通瘙痒通过皮肤科查体、过敏原检测即可明确。
淋巴癌瘙痒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化疗方案CHOP、ABVD、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普通瘙痒可通过保湿剂凡士林、口服氯雷他定或外用莫米松控制。
日常护理需区分对待:淋巴癌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普通瘙痒需避免热水烫洗,减少辛辣饮食摄入。出现不明原因持续瘙痒伴体重下降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温和有氧运动如游泳可缓解神经性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