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胃癌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测及分期评估。
胃镜是胃癌诊断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通过电子染色或放大技术提高早期癌变识别率。检查时可能发现溃疡型、隆起型或浸润型病灶,需配合活检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无痛胃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
通过胃镜获取的病变组织需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等检测,明确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分型。HER2检测指导靶向治疗选择,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评估免疫治疗适用性。活检至少取5-6块组织以提高准确性,必要时需重复取材。
增强CT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扩散情况,推荐层厚≤5mm的胸腹盆腔联合扫描。超声内镜能精准评估T分期,对早期胃癌灵敏度达90%。PET-CT用于发现隐匿性转移灶,骨扫描排查骨转移。
CEA、CA19-9、CA72-4等血清标志物辅助监测病情,但早期阳性率不足50%。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联合胃泌素17可筛查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循环肿瘤DNA检测正在探索中,目前不作为常规项目。
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标准,需综合病理报告和影像结果确定TNM分期。腹腔镜检查用于CT未发现的腹膜转移评估,诊断性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提升微转移检出率。脑MRI仅限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胃癌确诊后需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早期患者重点评估手术可行性,进展期患者需完善全身评估。日常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适度有氧运动,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复查胃镜,遗传性胃癌家族成员建议40岁起每1-2年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