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外伤骨折可通过固定伤肢、止血包扎、冰敷镇痛、避免移动、及时送医等方式处理。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高处坠落、运动损伤、骨质疏松、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使用夹板、硬纸板或树枝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防止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将手臂悬吊于胸前,下肢骨折需保持肢体伸直状态。固定材料长度需超过骨折处相邻两个关节,用绷带或布条分段捆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开放性骨折需先清洁伤口,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后加压包扎。动脉出血需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记录使用时间并每隔40分钟放松1-2分钟。禁止直接按压裸露的骨折端,碎骨片不可强行复位。
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避免冻伤。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止痛药,但意识不清者禁止喂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组织水肿。
脊柱骨折需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一致,三人平托平移至硬质担架。骨盆骨折用宽布带环形固定髋部,搬运时保持膝关节屈曲。未经专业固定前,禁止尝试复位或测试关节活动度。
拨打急救电话时需说明骨折部位、出血情况和伤者意识状态。转运途中持续观察末梢循环,发现指端青紫需松解固定物。疑似关节内骨折、多发性骨折或伴有休克症状者需优先处理。
骨折后恢复期需保证每日500mg钙质和10μg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稳定期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6-8周内避免患肢负重,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功能康复。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感染。